文化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在本书中以文本与注释1:2的比例对文中涉及的大量历史、哲学背景以及明典、暗典、隐喻、反讽等做了详细的注释,并撰写了长篇导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重新思考历史于当下的意义。
命若朝霜
清代法律如何制度性地决定了女性地位的低下?这些深层的制度性缺陷又如何成为曹雪芹绝望的根源?
臆造南洋
《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是一本深入探索马来半岛多元文化与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华人移民在马来半岛的奋斗历程和他们的文化认同,还深入挖掘了马来半岛丰富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
信仰与利益之网
从公元839年最后一次日本遣唐使归国,到1403年日本足利幕府与明朝正式恢复官方朝贡贸易,中日两国的官方外交中断了近六个世纪。
拍电影的人类学家
循着鲁什的“真实电影”和“共享的人类学”,我们将走向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在那里,我们不仅遇见他者,也将遇见我们自己。
秋水堂论金瓶梅
所有人沉沦于欲望苦海,他们需要的不是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而是强有力的理解与慈悲。我们需要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来真正欣赏《金瓶梅》。
运动场内外
中国女性运动史领域研究专家游鉴明扛鼎之作,呈现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演变及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古代人的梦与死
本书为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关于魏晋隋唐时期思想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的梳理分析,分别从中古中国的丧葬观念、服食求仙、道教洞天、对佛道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论述的中国人的历史意识。
不像说母语者
《不像说母语者: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是华裔文化批评家周蕾基于种族、语言、身份认同的研究作品。
隐逸之间
本书围绕《形影神》《饮酒》《桃花源记并诗》三组诗文及历代诠注,揭开陶渊明思绪流连的独特地带与深邃旨趣,及其由儒而隐的心路历程。
穿墙透壁
这是一本为所有痴迷古建筑的人打造的“中国古建解剖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学者李乾朗追随梁思成的足迹,踏访考察中国各地古建筑,并用X光一样的透视眼凝视古建筑,用神乎其技的手绘功夫将建筑一一解剖,把每座建筑甚为精妙的部分展露出来。
与大卫·哈维共读马克思
1857—1858年,中年马克思一头扎进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写下了厚厚的政治经济学笔记。
父辈之罪
 一个国家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身历史上那些令人痛苦的记忆?人们该以怎样的行动回应自己父辈的罪恶?在种族对立与种族和解之间,在篡改与铭记之间,未来的人们将如何选择?
孟子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法国文人相轻史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至今依然。
东言西语
《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翻开本书,在嘻嘻哈哈中读懂人类如何从蒙昧走向理性。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是一本关于欧洲历史的简明著作,由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撰写。
再造传统
《再造传统》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
《周官》与周制
《〈周官〉与周制》是一本以《周官》为基础文献,以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国家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学术著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