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疼痛现象学

本书系香江哲学丛书之一。《疼痛现象学》开创性、系统性和启发性地开启了现象学与认知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的对话,认为如果不纳入现象学方法,仅靠科学就无法阐明疼痛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系香江哲学丛书之一。《疼痛现象学》开创性、系统性和启发性地开启了现象学与认知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的对话,认为如果不纳入现象学方法,仅靠科学就无法阐明疼痛体验的本质。在此前提下,索利乌斯·吉尼萨斯基于现象学原理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疼痛概念:疼痛是一种具有独特体验性质的厌恶性身体感觉,无论是作为感觉还是作为情感,疼痛只能在最初的第一手体验中得到。吉尼萨斯具体化了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他对疼痛体验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现象学的澄清,并对现象学与内省主义的共同融合提出了质疑。吉尼萨斯分析了许多疼痛分离综合征,重点阐述了慢性疼痛体验的去个性化和再个性化本质,并证明了躯体化和心理化在疼痛体验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他将胡塞尔现象学推向了一个在胡塞尔自己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指出的方向。

疼痛现象学

疼痛现象学

作者简介

索利乌斯·吉尼萨斯(SauliusGeniusas)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主要哲学研究兴趣在于19至21世纪的现象学和解释学,研究重点是疼痛现象学和想象现象学,且在这两个领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曾获洪堡研究奖。

译者介绍:

尹汛文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兴趣在于现象学以及当代意识哲学。博士论文研究的课题是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角度理解思考与感知之间的关系。

相关图书

癌症不是病
本书是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专家安德烈•莫瑞兹的代表作,书中作者结合自己行医30年的经历,推出了最惊人也最有颠覆性的观点:“癌症不是病!”
女生呵护指南
轻松、幽默、贴心而又科学、严谨的内容会陪女生度过痛苦和迷茫的时刻,给予女生温暖的呵护。
修复世界
《修复世界:保罗·法默博士与下一代医生的对话》是一本汇集了哈佛大学医学和人类学双料博士保罗·法默在哈佛医学院、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及医学院毕业典礼或其他公开场合的演讲集。
生命的反转
一个病症的背后,有很多的可能,面对复杂的病情,医生需要“按图索骥”,对症下药。
幸福的16种大脑类型
《幸福的16种大脑类型》是一本探讨如何通过了解大脑类型来获得幸福的书籍。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是一本讲癌症的书,但和你以往见过的该题材的书完全不同。